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我是分類列表

    藏醫藥在傳承中走向世界

    發布時間:2021-05-15

    瀏覽次數:914

    微信圖片_20210429110415.gif

    微信圖片_20210429110420.gif

    藏醫藥系列之藏醫藥文化源遠流長


          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自古以來就傳承著一套獨特的保養身體、抗拒病毒、治愈疾病的方法。藏民族數千年積累而成的藏醫藥傳統醫學,跨越歷史長河流傳至今。

          藏醫藥是藏民族與大自然和疾病的斗爭中積累的智慧結晶。

          據考古發現,5000年前,藏族先民已經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并掌握了初步的飲食衛生和防疫知識,能夠用火和骨針、石鉆來治病。藏醫經典著作中,藏民族發現的第一種疾病是消化不良,并用開水預防一切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種疾病,提出開水是治療一切疾病的良藥。

    微信圖片_20210515095917.jpg


    原始時期顱骨穿刺手術的出土文物照片


          公元100年左右,農牧業得到發展,人們發明了攪乳提煉酥油的方法,繼而學會了酥油止血等治療外傷的方法。

          公元3世紀,就有了“有毒就有藥”的說法。當時人們不僅知道植物、動物、礦物能治療一些疾病,而且還知道解毒的方法。

          公元7世紀,藏王囊日松贊時期,從漢地吸收了一些醫學及天文歷算方面的知識,使藏醫學得到發展。

          當時,藏族社會早期的語言文字家吞米桑布扎到印度學習梵文及印度文化,返回西藏后,改革原來的藏文字體和音意,新創了現今眾所周知的完整藏文,為藏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松贊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兩代藏王先后迎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帶去了治療404種疾病的醫書和大量醫療器械。

    藏醫早在公元八世紀就可以進行復雜的外科手術,包括腦部開顱。

    微信圖片_20210515095924.jpg

    部分藏醫手術器械

          公元8世紀,藏醫學的奠基之作——《四部醫典》誕生,作者宇妥·元丹貢布前往西藏林芝藥城建立醫學院。

    微信圖片_20210515095929.jpg

    藏醫鼻祖宇妥?云丹貢布和四部醫典

          西藏地區素來重視醫學教育。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時期,興辦藥王山醫學利眾院;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時期,創建門孜康(藏語意為“醫學歷算院”)。

          17世紀,以《四部醫典疏·藍琉璃》為基礎的藏醫教學掛圖“曼唐”誕生了,以獨具匠心的圖像詮釋了《四部醫典》的豐富內涵,把藏醫學與藏族繪畫藝術完美結合起來,至今仍在世界醫學史上綻放著璀璨的光輝。 

          藏醫藥的發展具有清晰的歷史源流,涌現出大批著名醫家,形成了大量經典醫籍。據不完全統計,藏醫藥古典著作有《四部醫典》、《月王藥診》、《晶珠本草》等古代文獻近千部。

          1959年,門孜康與原藥王山醫學利眾院合并,成為現在的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的前身。

          藏醫藥學吸收了天竺醫學、中醫學、阿拉伯醫學的精髓,取長補短、兼納并蓄,成為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西藏民主改革以來,尤其在黨的十八大后,藏醫藥事業蓬勃發展,在服務各族人民健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供稿)


    无码人妻αⅤ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