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16
瀏覽次數:914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56個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統的中華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
文化遺產承載著歷史的發展脈絡。文化遺產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特質。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有助于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從歷史層面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就是記錄和傳承文明發展史,以史鑒今;從社會發展層面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基本素材,繼往開來,為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實現民族復興提供有力支撐;從經濟層面看,良好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在擴大對外交流、發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發揮著促進作用。應該說,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才能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黨中央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傳承?!陡袼_(斯)爾》與《江格爾》《瑪納斯》并稱中國三大古典民族史詩,起源于中國蒙古族和藏族民間,流傳于蒙古族、藏族等民族聚居區?!陡袼_(斯)爾》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格薩(斯)爾》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強調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民族語言文字古籍的搜集、整理、保護,挖掘弘揚蘊含其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內涵,激勵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遺產保護高度重視,多次前往文化遺產積淀豐厚的省份考察調研,并就文化遺產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的十九大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部分寫進報告中。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未來,聚焦制度建設,健全法律體系,加強逐層落實,完善監管機制,重視平衡發展,豐富利用形式,加大投入力度,才能更好地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以其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為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應有貢獻。
殷殷囑托,重若千鈞。各民族干部群眾應將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將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任務,匯入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磅礴巨浪里,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團結一心、砥礪前行。